河南经济报 记者 李媛媛
3月8日,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河南省“奋进十四五 建功新时代”系列第三场新闻发布会,发布《河南省“十四五”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》(以下简称《规划》)。经过“十三五”的发展,我省已经成为全国先进制造业大省,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1.65万亿元,稳居全国第五位、中西部地区第一位。
征集“十四五”制造业重大项目574个
发布会上,据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、厅长朱鸣介绍,接下来,是我省从制造业大省向先进制造业强省迈进的关键期,对此,《规划》提出了“九高”新任务,主要针对当前我省制造业发展中的短板和弱项,采取的针对性举措,需要我省在“十四五”期间聚力完成。
其中,“九高”新任务主要包括:攻坚技术新前沿,建设高能级创新生态体系;提速数字化转型,建设高赋能智能制造体系;培育跨界新业态,建设高耦合两业融合体系;提升产业链水平,建设高质量群链共生体系;打造成长性雁阵,建设高融通企业发展体系;做强开发区载体,建设高水平产业平台体系;深化制度型开放,建设高层次开放合作体系;聚焦低碳化发展,建设高覆盖绿色制造体系;引导差异化布局,建设高协同区域发展体系。
同时,配套实施创新引领、数字赋能、两业融合、集群强链、企业培育、园区提质、开放招商、绿色低碳和布局优化等9个专项,谋实了“九高”任务的具体目标。
此外,朱鸣还在发布会上透露,为助力河南制造业从大到强,河南强化项目支撑,按照项目投资额5亿元以上和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标准,已征集了一批“十四五”制造业重大项目,共计574个,计划总投资10057.1亿元。
打造全国未来产业先导区
《规划》提出,要提质发展传统产业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、前瞻布局未来产业。那么,“十四五”期间,我省将如何实施换道领跑战略、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?
对此,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、副厅长田海涛表示,“十四五”期间,实施换道领跑战略,就是要坚持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,统筹推进前瞻布局未来产业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、提质发展传统产业“三大专项”,实施创新高地建设、集群强链提升等“七大行动”,强化政策、人才、用地等“六项保障”,推动五链深度耦合,努力建成先进制造业强省。
“实施换道领跑战略,要重点抓好三个方面。”田海涛说,首先就是提质发展传统产业。坚持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、服务化转型方向,推动传统产业迈入新兴与未来产业发展“新赛道”。
同时,重点培育新兴产业。聚焦7个新兴产业,实施高精尖技术抢滩、高性能新品占先、高能级群链提升、高质量企业倍增、高层次人才引育、高效能金融助力“六高工程”,加快构建具有战略性、全局性和河南特色的新兴产业生态体系。
此外,还要前瞻布局未来产业。重点实施创新体系构建、高端人才引育、产业孵化加速、金融资本汇聚、对外产业合作“五项工程”,到2025年,初步建成氢能与储能、量子信息、前沿新材料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,未来网络、类脑智能、生命健康等产业发展基础更加坚实,努力打造全国未来产业先导区。
开发区由288个整合为184个
开发区是河南产业最集中、经济最活跃的平台功能区,也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。2021年以来,我省统筹推进开发区整合、扩区、调规、改制,取得了积极进展。
据河南省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周李成介绍,我省研究制定开发区整合方案编制大纲,指导各地编制整合方案,已经2月8日省政府第146次常务会和2月11日省委常委会研究通过,目前已全部完成批复。全省开发区由288个整合为184个,减少104个。
从结构看,先进制造业开发区165个、占89.7%,现代服务业开发区19个、占10.3%;从分布看,县(市)管理的开发区102个,基本实现“一县一省级开发区”,省辖市本级管理的38个,市辖区管理的44个;从类型看,国家级开发区16个,其中高新区7个、经开区9个。
同时,开发区改制稳步推进。河南近期将印发实施《关于推进开发区“三化三制”改革的指导意见》,选择31家不同类型的开发区作为“三化三制”改革试点。
此外,开发区扩区有序启动。按照工业用地不低于城镇建设用地25%的标准,初步划定了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四至边界,经过测算,可以支撑未来10-15年河南经济发展要求。
“下一步,我们将重点从深化开发区体制改革、避免盲目扩区、开展开发区规划修编这三方面推进开发区改革”。周李成说。